18983299299

必威全球能源轉型中國成為引領者(讀懂中國經濟新優勢④)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必威超過50%,這是目前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在全國發電總裝機中的佔比﹔1/3,這是去年清潔能源發電在全社會用電量中的佔比﹔7毫秒,這是金沙江所發水電“閃送”至長三角需要的時間。

  從堅定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到能源科技持續迭代創新,再到多項能源技術領跑全球……在全球能源轉型版圖上,中國的位置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晨光微曦,藏北高原上,一座座巨型白色風機佇立。風起時必威,風機葉片有節奏地隨之旋轉,把風變為綠電送入千家萬戶。

  這是全球4500米以上超高海拔地區建成投產的最大風電項目——西藏那曲歐瑪亭嘎100兆瓦風電項目現場。今年初,該風電項目順利投產,全容量並網發電。“這個風電項目能為當地居民送去更多清潔電力,緩解那曲冬季缺電影響居民取暖等問題。”國家能源集團西藏那曲分公司運維副值長貢桑扎西說。

  在河北省雄安新區雄縣,鑫城小區住戶崔文秀剛度過一個溫暖的採暖季。“以前農村燒煤取暖,熏鼻又熏眼。現在咱家用上了地熱能取暖,費用低、溫度適宜,冬天光著腳踩在地板上也不冷。”崔文秀說。

  地熱能也是一種清潔能源。中國石化有關負責人介紹,中國地熱資源量約佔全球的1/6,開發利用潛力巨大。集團已建成多個超百萬平方米規模的區域性地熱供暖項目,可為全國11個省市的百萬余戶居民提供清潔供暖服務。

  從“天上”到“地下”,中國積極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動用能結構不斷優化。來自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底,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在全國發電總裝機中的比重已突破50%,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約佔全社會用電量的1/3,風電光伏發電量保持兩位數增長。

  根據國際能源署發布的《2023年可再生能源》年度市場報告,2023年,中國風能新增裝機容量比上年增長66%,中國太陽能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相當於2022年全球太陽能光伏新增裝機容量。該報告評價,“中國對全球實現‘可再生能源增加兩倍’目標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月21日,福建寧德鋰電智能制造配套產業園內,寧德新能源電連接組件生產建設項目舉行開工儀式,成為該產業園首個開工項目。

  鋰電池是中國外貿出口“新三樣”之一。去年,中國鋰離子電池產業延續增長態勢,行業總產值超過1.4萬億元。鋰電池出口總額達到4574億元,同比增長超33%。

  從全球電池生產供應版圖看,“中國制造”電池處於重要地位。布魯塞爾智庫戰略展望研究所發表的《零碳工業新時代的競爭》指出,中國在零排放領域掌控著60%的制造技術,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主導著幾乎整個電池供應鏈,貢獻了超七成的鋰電池生產總量。

  寧德是觀察中國電池產業的窗口。在寧德,動力電池產品、儲能電池產品市場佔有率連續多年居全球第一,全球每3輛電動車中就有1輛使用寧德時代電池,生產一個電芯隻需耗時1.7秒,缺陷率僅有十億分之一……

  “我們瞄准新能源發展機遇,大力支持消費類電池企業轉型發展,孵化了包括寧德時代在內的多家企業,搶佔動力電池賽道。同時,借助龍頭企業虹吸效應,積極招商引資,補鏈強鏈壯鏈。目前寧德已經形成全產業鏈技術布局,龍頭企業80%配套實現就近採購,有效保障了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寧德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說。

  走進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所研發大廳,一座近9米高、管道線纜縱橫交錯的圓形裝置位於廠房中央——它是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必威。“這只是地上部分,還有地下三層總高18米左右。裝置主體總重500噸,是個‘巨無霸’。”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所控制與信息技術研究室副研究員陳逸航說。

  新一代人造太陽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這套裝置的核心部件均由中國自主設計制造,是我國參與世界最大國際合作項目之一——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技術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副院長劉仲華介紹,ITER項目所有核心安裝工作均由中方團隊承擔,將極大提高中國在國際大科學工程中的參與度和影響力。

  作為高科技戰略產業,核工業發展事關能源轉型,也關乎能源安全。中國扎實推進核工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核電品牌越叫越響。在福建,“華龍一號”首堆投運迎來3周年,累計安全發電超過410億千瓦時﹔在山東,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正式投入商業運行,意味著中國在第四代核電技術研發和應用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西班牙《公眾》日報網站報道稱,中國在核能發電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核反應堆建設能力處於世界前列。同時,中國對境內核能發電項目的審批極其嚴格,以此兌現核安全責任與承諾。

  新疆哈密,華電天山北麓戈壁基地610萬千瓦新能源基地項目近日正式開工。該項目採用風能、太陽能必威、火電等多類型能源互補發電,全面建成后每年可新增綠電超140億千瓦時。

  建設“沙戈荒”大型風光基地是中國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舉措。“追風逐日”發電,必須加快電網工程配套建設,確保新能源“送得出”“用得好”。

  今年以來,國內電網重大工程持續“上新”,特高壓支撐電力體系成效顯著。全球海拔最高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金沙江上游—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設正酣,投運后每年可向華中地區輸送電量超360億千瓦時﹔國內首條以開發沙漠光伏大基地輸送新能源為主的特高壓輸電通道——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進入土建基礎施工階段,“塞上風光”將點亮“南方燈景”……

  “柔性直流是新能源富集地區綠色電力大規模接入電網和穩定供電的‘鑰匙’,其輸送距離和功率不受交流電網強弱限制,能為不同地域、不同類型電源時空互補提供電網平台。”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直流技術咨詢中心主任李明介紹,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通過產學研用聯手,攻克了新能源和柔性直流源網交互技術,構建起柔性直流工程應用關鍵技術體系,目前已建成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張北柔性直流電網示范工程和全球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柔性直流送出工程——江蘇如東海上風電柔性直流工程,實現了理論創新、技術攻關和工程示范的全面突破。

  “今天,中國風電光伏全球競爭優勢進一步凸顯,水電、核電、特高壓均已成為我國電力企業‘走出去’和共建‘一帶一路’的亮眼名片。”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楊昆說。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源泉,發展新能源是實現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近期,我國新能源領域陸續迎來多項新規變化。…

  人民網北京4月4日電 (記者許維娜)質量基礎設施是促進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國際貿易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被稱為基礎之基礎。當前,為促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多地聚焦中小企業質量提升,搭建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台,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企業的困難事、煩心事。…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