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能源科技创新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一国能源科技的进步,既需要尊重能源科技创新规律,也要重视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创新能力,促进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能源结构的合理调整。
2014年是能源领域深刻变革的一年,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在科技创新的带动下继续改变着全球能源格局,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不断调整战略思路,以顺应新的发展趋势,新的能源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为清洁、可持续能源结构的转型带来了希望。
据BP公司《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4》报告提供的数据,2013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2.3%,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均有1.4%~3%的增长。然而,全球能源系统正在发生转型,加速采用可再生能源技术是减少碳排放和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可行路径。
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能源、地热能、水电、海洋能、太阳能和风能等)碳强度是煤炭的1/250,是天然气的1/120。2011年以来,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容量已大于化石燃料和核电之和。根据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发布的《全球可再生能源现状报告2014》,201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占据电力装机净增长量的56%以上,总装机容量超过1560吉瓦,同比增幅超过8%,可再生能源占电力装机增量的56%。光伏发电新增装机37吉瓦,其中中国排名第一。
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预测,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份额可达30%。全球风能理事会则预计2030年风电装机将达2000吉瓦,提供全球约17%~19%的电力,年均削减30亿吨碳排放;而到2050年风电将会提供25%~30%的电力。IRENA还预测2030年生物能源将占到全球可再生能源用量的60%,相当于一次能源供应总量的20%必威,其中约40%的生物质供应将来自农业残余物和废弃物,还有30%来自可持续林业产品。
日本新能源技术开发机构在《可再生能源技术白皮书》中指出,光伏发电通过革新性技术开发,包括电池组件的低成本化和高效率化、外设和构件的低成本化和长寿命化等,将有望于2030年实现平价上网。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50年太阳能发电将成为全球最大电力来源。
2014年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更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计划和法律法规,采取行动加快能源科技创新,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
美国认为以页岩油气为代表的技术突破改变了本国的能源结构,并指出应当进一步加强部署低碳技术,为清洁能源未来奠定基础。对此,美国能源部《2014-2018年战略规划》提出关注能源科技全价值链创新,要求进一步破解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发之间的壁垒,形成从基础研究到最终市场解决方案的完整创新链条,将“科学与能源”确立为第一战略主题,提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创新能源技术开发和数据支撑型政策制定,促进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减轻气候变化风险及增强应对灵活性。 日本出台了新的《能源基本计划》,提出“3E+S”方针(即能源保障、环境、经济效益和安全),压缩但支持发展核能,推进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在具体措施上,日本政府提高了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举政府之力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新设锂离子电池补贴计划,发展新储能技术。为提高火电效率,日本煤炭能源中心更新了《洁净煤技术路线图》,重点发展超临界、IGCC、IGFC发电技术以及低阶煤(褐煤、次烟煤)利用技术,支持煤炭可持续利用。
欧盟于2014年经过反复磋商讨论通过了“2030能源与气候政策框架”,提出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水平削减40%,可再生能源占比至少达到27%,能效至少提高27%。欧盟于当年陆续启动了欧洲核聚变联合研究计划,提出2030年风能研究优先战略主题,制定海洋能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海洋能。
变革当前能源结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国际社会均深刻意识到需要调整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现状,大大提高电力利用水平,深挖能源效率,并实现能源系统的深度除碳化。
国际能源署的权威报告《能源技术展望2014》报告指出,全球范围内电力需求增长正超过所有其他终端能源载体,是全球能源系统在供应和需求方面彻底变革的驱动力。报告认为,到2050年,电力在终端能源利用的份额会攀升到约25%,必须联合运用技术手段和市场机制应对。智能电网技术能为系统运行和市场设计提供更多选择,高温超导、储能、需求侧响应与管理等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提供系统层面的解决方案。 据权威机构研究,能源效率的潜力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国际能源署在《发掘能源效率多重效益》和《能源效率中期市场2014》报告中指出,除降低能源需求外,能源效率的隐含潜力还在于支撑经济增长,增进社会发展,强化环境可持续性,保障能源体系安全,且有助于创造财富。目前能源效率的市场正在增长,2012年度全球累计投入已达3000亿美元,相当于化石燃料发电投入的总和,其节约的能源相当于其他所有燃料产生的能源,能源效率可以说是“第一能源”。
联合国深度去碳路径中期报告分析认为,对主要排放国来说,能源系统深度去碳化具有共同的三大技术支柱:能效与节能、低碳电力结构、燃料转换,这些技术都具有大规模部署的技术可行性。各国和国际组织必须共同致力于主要技术的研发、示范与推广。(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