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先行部门和动力支撑,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习强调:“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省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能源安全新战略为基本遵循,主动转变能源产业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为实现“两个确保”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河南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推动能源结构升级优化,着力构建统筹内外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总的来看,全省能源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在为居民提供生活基本保障的同时为河南稳住经济大盘作出巨大贡献,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体系,具备了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较强产业基础。但同时应该看到,河南仍处于加快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能源产业位于价值链上游和价值链低端的特征明显、能源数字经济发展刚刚起步、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占比不高、创新支撑能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依然突出,能源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新时期,我们应坚持问题导向,综合考虑全省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环境承载能力和区域发展水平等,优化能源资源开发,加快能源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升级,以大市场引导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创新链加速完善,加快形成支撑能源转型的新增长点,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实现能源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化、现代化迈进。
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奠定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面对新形势下能源资源供应、外电入豫规模等各类不确定性,河南需要以立为先,发挥好煤炭煤电安全托底保障作用,增强能源产业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性,强化自身保供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应对各类传统及非传统风险,全方位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一是着力提升能源供应链弹性和韧性,增强能源系统平稳运行能力,统筹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力量,加强一、二次能源协同,聚焦源网荷多侧持续发力。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煤炭、石油、天然气储备体系,因地制宜推进中原大型煤炭储备基地建设,完善三级储气调峰体系,确保能源供应保持合理的弹性裕度。三是扩大省外清洁能源引入规模,加快陕电入豫第三直流工程进度,对接国家“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战略,推进日照—濮阳、苏豫皖等输气管道建设,构建多品种、多方向、多渠道的能源外引渠道。四是加强精细化用能管理,推动全社会加强节约用电用能。五是健全能源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提升能源安全监测预警能力,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
突出科技创新驱动,打造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引擎。要抢抓能源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机遇,围绕能源生产消费领域科技短板,提升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必威、应用能力,构建创新引领的能源科技体系,以创新技术驱动能源革命,不断把绿色低碳发展带来的机遇转化为科技创新的动力、新业态的活力、产业发展的竞争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取得新进展。一是要把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作为推动科技创新驱动的重要抓手,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省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聚焦芯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前沿技术发展方向,重点加强技术攻关力度。二是要加大力度引智、引育,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高校用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以科技含量提升发展“含绿量”和质量。三是要培育壮大智能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储能、氢能利用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未来产业。
强化能源数字经济,激发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是加快数字技术应用,提升能源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促进发输配用各领域、源网荷储各环节、多能互补各系统间的智慧联动,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赋能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构建智慧物联体系,夯实能源数字化发展基础。加大河南能源大数据中心应用力度,持续积累能源大数据资产,加速对能源产业的渗透和融合,实现能源供需的协同优化和动态响应。三是健全网络安全体系,增强能源数字化保障能力。推动能源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与共享应用,完善能源数字化智能化标准体系,推动能源系统网络安全技术突破,推动能源系统运行与管理模式向全面标准化、深度数字化和高度智能化加速转变。
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加强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以构建主体多元、平等开放、充分竞争的能源市场生态为导向,进一步优化能源市场体系、价格机制、监管体系,利用市场化手段促进全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优化能源资源市场化配置,深化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加快构建和完善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有机衔接的电力市场体系,健全以绿电消费为导向的市场机制,依托多渠道体现新能源发电的绿色价值。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能源市场主体活力。深化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落实外商投资法律法规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放宽能源市场准入,吸引社会投资进入能源领域,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降低能源项目尤其是新能源项目的非技术成本,加快形成有效投资。三是加强能源治理制度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政策环境。加强新能源标准体系建设,摸清全省碳排放家底、产业链碳足迹,强化政策协同保障,完善和落实财税、金融、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推动能源要素向优质项目、优质企业、优质产业聚集。(作者单位: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