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为综合能源的产业发展和技术发展进行把脉定向,助力综合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首届能源科技创新科普嘉年华“综合能源科技创新”论坛于8月13日在上海举办。专家一致认为未来综合能源产业将会蓬勃发展,综合能源科技创新将不断突破。
论坛伊始,上海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李艳玲发表致辞并指出,对于综合能源产业而言,创新技术的应用、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海电力大学作为综合能源产业的践行者,在学科布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项目落地上先期进行了谋划,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将来愿携手各企业和机构,以开放的思维、严谨的态度、敏锐的眼光以及扎实的作风,大力开展综合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共同开创综合能源产业美好的未来。
论坛中,上海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潘华就“综合能源科技创新的实施路径”发表主题讲话,他认为,实现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基础,产学研合作是关键,平台建设是保障,创新是推动中国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上海电力大学未来将进一步加强综合能源科技创新领域的学科建设,更好地满足能源电力产业对综合能源工程建设和服务管理的需求。
中国华电集团上海公司技术部副主任黄道火以“综合能源服务业务规划和实践”为主题进行发言,他指出,数据互联、商业模式创新、社会服务提供、生态圈构建是综合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为促进各单位交流,本次论坛特别采用了圆桌交流的创新形式。论坛现场,与会嘉宾围绕“能源科技创新技术的推广普及之路”展开圆桌交流,针对综合能源科技创新过程中与具体的规划、技术、商业、法律等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深入探讨了综合能源科技及商业模式创新的有哪些具体路径及措施。各位专家一致认为,综合能源作为我国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发展领域,发展综合能源顺应了世界能源发展的大趋势,也符合我国能源发展的规律特点。
本次论坛由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市普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节能工程技术协会共同举办,采用5G技术在各大平台同步进行直播,共吸引了将近2万人次同时在线观看。
积极开展校企联合,促进综合能源科技创新,上海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与上海市节能工程技术协会正式合作成立了“综合能源科技创新产教融合基地”,并于论坛现场举行了授牌仪式。(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孟歆迪)
只需牵住“狗绳”,报一声想去的区域,智能电子导盲犬“小西”便会缓缓启动,为视障人士带路;打开一些地图类App,选择无障碍模式,界面就会显示出沿途无障碍公共卫生间的位置和通过无障碍电梯上天桥的提示……一大批“黑科技”命中残障人士的生活痛点,帮助他们开启无障碍生活。
实现“双碳”目标,不仅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从清华大学获悉,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简称“锦屏大设施”)土建公用工程已完工,具备实验条件。首批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个实验项目组进驻开展科学实验。这标志着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正式投入科学运行。
量子计算领域的一项纪录再次被打破:美国波士顿量子计算初创公司QuEra建造的新型量子计算机拥有迄今数量最多的逻辑量子比特——达到48个,是此前逻辑量子比特数量的10倍多。
6日,全球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在位于辽宁盘锦的辽河油田竣工投产。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热熔盐新型储能注汽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
研究者、监管者、医生、患者,还有医学期刊,都将密切关注这些试验以及这些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6日完成168小时持续运行考核,成功投入商业运行,
日前,相关领域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加快建立新能源产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这一主题,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新能源产业资源回收利用可持续发展。新能源产业链涵盖原料生产、装备制造、电站开发运营、回收利用等各环节,“由谁来承担回收责任”,是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线
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应对许多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不断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加快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不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经核算和评价认证,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共排放温室气体88.29万吨,使用绿电减排温室气体2.20万吨,接受社会捐赠碳抵消指标109.99万吨,在亚运会、亚残运会历史上首次实现碳中和。
记者5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推进新型无线、新型网络等关键技术研发,推动行业加快补齐高端器件、基础软件等短板,加快推进6G技术研发与创新。
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近期取得了重要收获必威。其中,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组建的考古队,会同航测、年代学、环境考古的专家,经过系统勘探和多地点解剖,新发现熊家岭、郑畈等多组史前水利系统。
日前,在海南陵水的深蓝海面上,重达1300吨的海底数据中心核心装备——海底数据舱,在大型海上吊装船的投放作业下,徐徐下沉。
在产品质量、产品种类、产业规模、综合效益上实现新突破,才能不断提升“以竹代塑”产品市场占有率曲竹自行车、竹制足球、竹餐具、竹电子秤……在今年的服贸会上,国际竹藤组织展厅中的各种竹藤制品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
德国和荷兰科学家借助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首次在一颗婴儿恒星周围的行星形成气体和尘埃盘内探测到水以及形成地球等天体所需的其他分子。科学家此前认为,这种极端环境不适合岩石行星形成,但最新发现表明,类地行星或许能在更广泛的宇宙环境中形成。
人们通常认为,疾病是由异物(细菌或病毒)入侵人体引起的,但影响人类的数百种疾病,其实是由细胞蛋白质生成错误引起的。
中国散裂中子源,为洞察微观世界、探究物质材料微观结构提供了新的“超级显微镜”,让中国科研人员的笑容更加自信。
世界土壤日定于每年12月5日,旨在纪念世界著名土壤学家V.V. Dokuchaev的诞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