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双碳首先是一场能源科技革命,用新能源、零碳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通过新能源和零碳能源,引导新能源赛道。”德国国家工程院雷院士在4月15日召开的首届中原“双碳”论坛上说。
2021年9月,《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2030年和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将分别达到 20%、25% 和 80% 的目标,风、光、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及核能将逐渐成为新型能源体系发展的重点。
同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必威,指出“要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要制定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编制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月,国家能源局和科学技术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围绕先进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核能、绿色高效化石能源开发利用、能源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确定了相关集中攻关、示范试验和应用推广任务必威,以专栏形式部署了相关示范工程,并制定了技术路线图。
“这意味着,我国迈向碳中和愿景,迈向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不再走大规模消耗高碳能源的传统老路。双碳目标的提出,彰显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雄心,并且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明确的方向。”郑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院张瑞芹教授说。
在张瑞芹看来,科技创新影响产业结构、生产要素的运行方式以及成果应用转化,进而对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产生积极效应,推动着经济增长模式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现代化,从而间接地降低碳排放量。因此,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亟需科技创新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减污降碳的核心首先要依靠现有的能源系统,而不是把现在的能源系统彻底推翻。”雷院士在会上强调,能源是我们社会发展的最核心的基石,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和现有的能源基础设施决定了我国以化石能源,特别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还需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所以说,在未来很长一个阶段,我们的能源仍然是以化石能源为主,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能源革命中,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的制。通过节能降碳技术,降低能源强度,提升能源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关键举措。”雷说。
“我国能源科技创新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有力保障了能源安全,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但实际上有很多技术现在基本上还是处在非常低的水平,在新技术的利用和创新上还有一定差距,现有技术体系还难以支撑“双碳”目标的实现。”雷说。
雷院士表示,要实现双碳目标,除了要加强“高效-洁净-低碳”三位一体的变革性、多重目标的化石能源转化利用新科技以外,在可再生新能源领域,风电必威、光伏等产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是发展的重点。
然而现有电力系统难以支撑更高比例的新能源消纳。随着大规模新能源电力并网以及负荷侧的角色转变,我国电力系统满足随机负荷与波动电源之间实时平衡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其能量的时空分布特性、生产消费方式与传统电网存在诸多不同甚至本质差异。
“科技创新支撑能源转型升级实际上面临很多技术上的挑战。”雷表示,我们在大规模、高频率的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光伏风电和水电为高比例的新型电力系统,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是靠天吃饭,具有间歇性、波动性、不稳定性;清洁能源不可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的燃烧属性,大型的离网功能不可能通过电力替代等等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河南的能源科技革命,雷院士提出了对策。“河南是一个煤炭大省,我们能否利用现有的煤炭体系,通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实现两机发电系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思路。”雷表示,在能源结构上,煤炭在我国未来能源消费中的绝对主体地位仍将持续,能源对外依存度高,各能源分系统相对独立,能源和工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
“目前在数字经济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下,数字化已落地为企业级的行动,通过引入数字技术,对企业的战略决策、业务流程、经营管理模式等进行重塑,提升能源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竞争力,成为能源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深圳市前海海联鑫联合创始人张鋡涛说。
张鋡涛介绍,该公司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科学,专注于传热与流体系统精确控制与优化,开展以节能增效为目标的工业服务与城市服务。通过智慧化优化管理,帮助企业的工业炉窑,IDC数据中心,运营商基站,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系统,医院能源系统等节能降本,综合节能率在15%-30%。
为推动能源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各项任务举措。
国家能源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处长李文慧在日前召开的“数字煤炭”建设发展研讨会上,介绍了国家能源集团基于价值效益模型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国家能源集团围绕产业智能化升级目标,积极建设智能矿山、智能电站、智能运输、智能化工等,系统布局智能生产、智慧管理和智慧运营体系。搭建了由“工业互联网”、“智慧运营平台”、“生态协作平台”、“智慧管理平台”组成的“一网三平台”。
“我们聚焦清洁发电、交通电动化、绿色ICT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提供绿色、智能的差异化产品与解决方案,携手客户、伙伴加速实现家庭、建筑、工厂、园区、乡村、城市等场景的低碳化,并最终走向零碳。”华为媒体部向记者表示,低碳化和数字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华为数字能源将持续融合数字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能量流与信息流,通过“比特管理瓦特”,推动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截至2022年底,华为数字能源助力客户累计生产绿电6,951亿度,节约用电195亿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亿吨,相当于种植4.7亿棵树。
“但是目前来说,相关标准体系不完善、各项数据信息不对称、绿色低碳技术发展不充分,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瓶颈。”张鋡涛表示,政府和市场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两个引擎”,企业希望能在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有效破解协同驱动“双碳”战略落实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