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3299299

必威聚焦关键领域创新 上海电气积极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交流合作

  必威新华财经北京9月23日电(董时珊)新形势下,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意义重大。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重点开展9大专项行动。聚焦关键领域持续创新突破必威,推出一系列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特点和要求的能源装备、技术和解决方案,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有力支撑。

  电网是电力系统的核心环节,《行动方案》要求通过优化加强电网主网架等举措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和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并提出开展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建设更加坚强智能的电网,离不开电力设备与输电技术的迭代升级。

  随着“沙戈荒”风光大基地快速发展,电力远距离输送需求大幅增加,特高压电网因能有效提升电网输送能力被寄予厚望必威。国家电网公司数据显示,一回路直流电网的送电量,相当于现有500千伏直流电网的5到6倍,送电距离也是后者的2到3倍。吴江变压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1000kV交流变压器、1100kV并联电抗器、±500kV和±800kV换流变压器等一系列高性能特高压设备,积极助力我国特高压发展。

  在输配电集团,传统“线缆变配柜”等装备正朝着更加环保、低碳、智能的方向升级。例如,随着电动汽车规模快速增长,充电设施接入配电网的需求日益迫切,上海电气输配电集团研制出柜宽更小的小型化低压开关柜产品,可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接入预留更多空间。

  我国海上风电尤其是深远海风电开发潜力可观,然而在海上风电开发由近海迈向深远海的过程中,传统的高压交流输电将难以满足发展需求,更适应深远海场景的柔性直流输电逐渐崭露头角。联手日立能源合资成立的日立能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聚焦海上柔性直流输电解决方案,力争为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向深远海挺进提供可信赖的技术支撑。

  随着渗透率不断提升,电力系统电源主动支撑能力不足、系统惯量降低、调控难度增大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此,《行动方案》提出开展新能源系统友好性能提升行动,推动新能源有效承担系统安全和调节责任。

  是新能源电站实现系统友好的关键因子。在上海电气参与建设的安徽金寨100兆瓦项目中,储能助力当地新能源与大电网深度融合,形成了金寨县风光储多能互补调控系统,提高了系统调峰能力,增加了电网运行灵活性,同时提升了当地新能源消纳水平。

  涉网性能提升、构网型技术应用对于储能设备来说非常关键。涉网性能的提升意味着储能接入电网后运行更协调,能与电网“和谐共舞”;而通过应用构网型技术,可以在没有大电网的情况下形成局部电网独立运行,实现“独当一面”,均有助于更好地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据上海电气输配电集团副总裁陈国栋介绍,该集团2023年推出的集中式空液冷5.2MW储能变流器产品就在这两方面进行了优化,它能够适应更宽的电网频率,具有更快的功率响应速度,涉网性能更优;该装置还可采用多种构网型技术实现多机并网、黑启动运行,并可以与风电、光伏、柴油机等组成孤岛微电网系统,实现离网运行。

  新型电力系统中,智能微电网在提升电力普遍服务水平、促进分布式新能源消纳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行动方案》鼓励各地结合应用场景,因地制宜建设智能微电网项目。

  目前来看,智能微电网在两类场景中应用前景较好:一是在电网末端和大电网未覆盖区域,采用风光储等多能互补模式,可以提升当地电力供应水平和可靠性;二是在新能源资源条件好的地区,通过源网荷储协同,能够提升新能源发电自发自用比例,并缓解大电网调节和消纳压力。

  上海电气高度重视智能微电网技术研发和实践应用,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其中,马来西亚LongSan(龙山)光储柴微电网项目是离网型智能微电网的典型代表。该项目位于马来西亚沙捞越州,当地居民区散落分布,建设统一电网投资大,项目运用多种先进的智能调控技术,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柴油发电机运行时间,为当地居民提供绿色、低碳、可靠电力。

  上海电气汕头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则是并网型智能微电网的典型代表。该项目集成了风电、屋顶光伏、锂电池及全钒液流储能、充电桩、智能楼宇、“5G+”工厂物联网系统、微网控制系统、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等,通过源网荷储动态控制管理技术,在保证园区可靠供电的同时,实现了能源的自组织、自平衡、自优化。

  陈国栋指出,目前国内开展的智能微电网项目多为并网型,主要应用于工业园区、商业楼宇等场景,通过源网荷储各类资源的协同,形成对电网平稳运行的有效支撑,在实现风光发电就地消纳的同时,可利用储能削峰填谷的分时电价差实现“峰谷套利”;离网型微电网项目可应用于海岛、偏远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海外未接入输配电线路的村庄等场景,但其大规模发展还有待设备等相关成本的进一步下降。

  未来,上海电气还将继续专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持续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更坚实的装备、更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更优化的解决方案。